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赤水 » 亲近赤水 » 民俗文化

赤水流域的风光与文明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5-11 16:36:19    文章字号:   
分享到:

  关于赤水,我们大多都是从课本上最先接触她,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雄经纬略,学霸们大概还可以说出个子丑寅卯来,除此之外,兴许一无所知。除了四渡的赤水之外,还有另一个赤水,怀揣着世人罕见的美丽,低语着属于她自己的千年传奇。赤水位于赤水河下游,因澎湃的赤水河而得名,这条发源于云南镇雄县的河流,流经滇、黔、川三省十一个县市,赤水独享其名,赤水河与赤水两个词更是让人莫辩。

  要说赤水就不得不提到赤水河。和所有世界上古老城市的兴起一样,赤水城靠水而建,因水而兴。发源于云南镇雄的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分支,流经云贵川三省11个县市,在赤水城处绕了一个弯,呈“之”字向东流去,它全长524公里,孕育了黔北独特的赤水河文明。赤水河的魅力不在于她的平缓湍急,而在于地质作用下水流和地貌完美的契合。赤水,顾名思义乃红色之水,其实赤水河并非通体赤色,亦非四季皆红,赤水河的上游地段因喀斯特地貌下,暗河伏流较多,水质清洌纯净,且为茅台酒的酿酒取水段,流经赤水界后,因两岸红色丹霞地貌故,春夏雨水丰满,泥沙入河,河水转为赤色,一河赤练浩浩汤汤而去;季节进入秋冬后,雨水减少,水流放缓,水体因沉淀作用则又一碧如洗,文艺美学中有一种说法——“事物的美在于变化和运动”,赤水河的这种阴晴变化,不就正是这种美学理论的佐证?赤水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结合地带,千万年的地质作用使得赤水拥有难以计数的深切峡谷,这些峡谷纵横交错,幽深神秘,是贵州省乃至全国峡谷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距今约3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这带动了云贵高原的隆升,在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的同时,强烈的地质作用使得云贵高原在短时间内挤压抬升出了众多的高山,而赤水市正巧位于云贵高原的边缘,形成高山的同时更加容易形成高山陡坎,加上这一带丰沛的降水条件,从而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峡谷水文现象,加上赤水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构成山体的岩石都是致密的砂岩,这种岩石很难形成地下暗河,因而瀑布就成为了赤水峡谷水文现象最独到的表现形式,赤水历来被誉为“千瀑之市”,行于赤水的山间谷中,瀑布的隆隆之声不绝于耳,距赤水城30公里处,十丈洞大瀑布更是被誉为“中国瀑布之王”。亿万斯年的造化以自然的力成就了赤水河流的美,它更是自然对于这片处在高原盆地间地域的馈赠。自然为赤水谱了一支美人曲,水做乐章、树化音符。

  对于赤水城而言,赤水河是一切故事的载体。有河斯有城,赤水河为赤水城运送来了历史、文化和爱情。有史可考,赤水城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王朝时期,其中目前赤水丹霞博物馆中所珍藏的汉代石刻品都反映着那个时代起,赤水地区与中原地区间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赤水曾名仁怀,隶属四川,唐宋至元明,其地方建制不停在“县、堡、厅”中更变,直到雍正六年,即1728年才随遵义府改隶贵州,其间,赤水也见证了明清两朝的“改土归流”政策改革。在历史学家眼里,赤水是贵州开发较早的地区,这得益于赤水河航运与长江相通,巴蜀文化遂沿赤水河向贵州内陆延伸。赤水之于贵州的贡献,莫过于盐道的兴起。贵州缺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四川自贡盐开始经赤水河运入贵州,据《盐价说》记载:贵州食盐“仰给于蜀,蜀微,则黔不知味矣。”蜀盐入黔,是促进赤水的兴盛的必要条件,可以说赤水城的历史和赤水盐运密不可分。河流之于城市历史发展的作用,一个是灌溉,一个是通航,赤水城莫不是属于后者,今天我们还能在赤水找到一些历史上盐运的遗迹:复兴老镇的江西盐商会馆,大同落寞的老码头,丙安盐商曾经歇脚的老客栈以及元厚盐商、船帮等修建的九宫十庙。我们应该感到庆幸的是,这些历史遗迹得到了当地人完善的保护,虽然大都未经修缮,但是斑驳的墙壁、古旧的文物都在以历史最直观的方式给世人呈现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码头,是赤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船工的号子、盐商间的算计和他们的故土思念,如今我们只能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去找寻这些东西存在过的痕迹,只有在遗迹处去缅怀那时的码头江湖,虽然可能没有快意恩仇,甚至没有绝对的是非曲直,但是这就是赤水的历史。赤水的历史是一首道地的英雄歌,它属于每一个曾经和现在的赤水人。

  历史早已预演,一种文化终会没落,然后再兴起,甚至再没落,最后不断重复这一反复的过程,但是却不会消弭,因为它始终是一种象征符号,对于一个城市,或对于一些人。对于赤水居民来说,生活就像门前的这条赤水河,悠长得没有时间的桎梏,他们是赤水文明发展的参与者,也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他们演绎了赤水改土归流的变迁、码头江湖的日常和四渡赤水的传奇,现在也用日常生活缔造着赤水新城的建设。寻访赤水的历史,不应该单去博物馆和Google,而该找一处寻常巷陌或在赤水河中乘一小舟,“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X

赤水市政府

微信二维码

赤水市政府

微博号

贵州省网上

信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