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全域通办”“六员”合力实现“五没有一只有”目标
赤水市以优化服务为目标,从“剪”事项到“减”流程再到“优”服务,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推进线上线下融合,让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加畅通,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汪能科在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召开座谈会 “指挥员”统筹调度。市委书记作为第一“指挥员”,高度重视“全域通办”相关工作,继遵义市提出“全域通办”,乡镇“就近办”工作要求以后,12月5日,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赤水市委书记汪能科立即到赤水市级政务大厅作调研指导,并于12月13日召开书记专题会,听取了“全域通办”“就近办”工作推进情况汇报,提出机构到位、人员到位、阵地到位、业务承接到位、基础设施到位的“五到位”工作要求,明确划转13名正式编制干部充实到综合窗口,解决窗口人员队伍不稳定、水平不高问题。目前,10名人员已于12月20日下午到位,其余3名人员在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继此,赤水市政务大厅正式干部占比已达82%。
“指导员”业务培训。组建以各部门业务骨干为主的专业“指导员”队伍,一方面全面实施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为核心的流程优化再造工程,打破部门间、地域间壁垒,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服务材料流转机制,实行“一窗受理、材料共享、并联推进、快递跑勤、梯次办理”。另一方面对总流转岗、分流转岗开展培训,对2663项“全域通办”事项的线上网办申请渠道及线下材料收取要求等进行逐一明确,实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流程、同一材料”的办理模式,快速提升窗口人员业务素质,让群众办事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截至目前,各部门、乡镇(街道)组织开展培训会37场(次),培训人员628人(次)。

市民在跨省通办窗口咨询企业注销业务
“快递员”全程跑勤。同步建立赤水市“全域通办”联动“快递员”队伍,目前由市政务服务中心、各部门、乡镇(街道)各确定2名“全域通办”总联动(快递)人员共124名,负责统筹本级办事大厅整体办件流转,对本级收件转其他地区,及时联络对方,查看办件系统或及时接收纸质材料,并提醒对方按照承诺时限限期办结;对于其他地区收件转本级的办件,及时提醒本级对应部门查看系统或及时将纸质材料转交本级对应部门,督促部门按照承诺时限限期办结,对事项办理全流程进行跟踪跟进,确保跨层级、跨区域办理事项流程顺畅、限时办结。

在市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民警指导群众办理业务
“引导员”靠前服务。在各级大厅设置咨询引导台,由专门的“引导员”为群众提供咨询、复印、兑零、预约、帮办等配套服务,协助群众使用智能取号机、查询机、自助办理终端机等信息设备,向群众推广多终端网上办事,协助群众在PC端、移动端、自助终端申办相关业务,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最全面的咨询和办事渠道,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同时在各级政务大厅配置高清LED显示屏、扫描仪、高拍仪、音视频、耳麦、手机充电器等便民设施,促进群众网上办、掌上办习惯的养成。

市民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服务员”高效办结。各级政务大厅均加强了对综窗、专窗人员力量的保障,形成稳定的骨干队伍,且各级大厅窗口人员专职承担窗口工作,不再兼职其他工作。改革期间,所有窗口人员均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合格一个上岗一个,保障窗口业务不断档。窗口人员按照《遵义市全域通办、乡镇就近办事项清单》明确办理方式,本层级能直接审批办结的直接收件办结,本层级无法直接审批办结的,一方面采取网上办事大厅、APP、小程序、全省通办系统等线上渠道流转办理,另一方面通过邮寄等线下方式流转办理,切实减少群众跑腿次数。截至目前,已办理医保、残联、应急管理行业全域通办事项223件。

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
“监督员”跟踪督促。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委督查局对各乡镇(街道)改革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跟踪督促,对工作开展落实情况不力的,启动问责机制。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同聘请的政务服务义务监督员一起,组建一支“监督员”队伍,建立监督管理机制体制,每月定期对办件开展抽查,通过查看办件卷宗,看材料是否多收、流转是否顺畅,通过陪同服务、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工作人员业务是否熟悉、服务态度是否到位等,同时通过好差评、随手拍、12345热线等多渠道开展对政务服务工作的全面监督,坚决杜绝出现不接件、办不了,让群众企业到处跑的现象。
赤水市“六员”通力配合、合力攻坚,打破区域限制,推进政务服务实现“全域通办”没有推诿扯皮、没有敷衍塞责、没有冷硬横推、没有故意刁难、没有吃拿卡,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五没有一只有”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赤水市以优化服务为目标,从“剪”事项到“减”流程再到“优”服务,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推进线上线下融合,让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加畅通,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指挥员”统筹调度。市委书记作为第一“指挥员”,高度重视“全域通办”相关工作,继遵义市提出“全域通办”,乡镇“就近办”工作要求以后,12月5日,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赤水市委书记汪能科立即到赤水市级政务大厅作调研指导,并于12月13日召开书记专题会,听取了“全域通办”“就近办”工作推进情况汇报,提出机构到位、人员到位、阵地到位、业务承接到位、基础设施到位的“五到位”工作要求,明确划转13名正式编制干部充实到综合窗口,解决窗口人员队伍不稳定、水平不高问题。目前,10名人员已于12月20日下午到位,其余3名人员在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继此,赤水市政务大厅正式干部占比已达82%。
“指导员”业务培训。组建以各部门业务骨干为主的专业“指导员”队伍,一方面全面实施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为核心的流程优化再造工程,打破部门间、地域间壁垒,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服务材料流转机制,实行“一窗受理、材料共享、并联推进、快递跑勤、梯次办理”。另一方面对总流转岗、分流转岗开展培训,对2663项“全域通办”事项的线上网办申请渠道及线下材料收取要求等进行逐一明确,实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流程、同一材料”的办理模式,快速提升窗口人员业务素质,让群众办事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截至目前,各部门、乡镇(街道)组织开展培训会37场(次),培训人员628人(次)。
市民在跨省通办窗口咨询企业注销业务
“快递员”全程跑勤。同步建立赤水市“全域通办”联动“快递员”队伍,目前由市政务服务中心、各部门、乡镇(街道)各确定2名“全域通办”总联动(快递)人员共124名,负责统筹本级办事大厅整体办件流转,对本级收件转其他地区,及时联络对方,查看办件系统或及时接收纸质材料,并提醒对方按照承诺时限限期办结;对于其他地区收件转本级的办件,及时提醒本级对应部门查看系统或及时将纸质材料转交本级对应部门,督促部门按照承诺时限限期办结,对事项办理全流程进行跟踪跟进,确保跨层级、跨区域办理事项流程顺畅、限时办结。
在市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民警指导群众办理业务
“引导员”靠前服务。在各级大厅设置咨询引导台,由专门的“引导员”为群众提供咨询、复印、兑零、预约、帮办等配套服务,协助群众使用智能取号机、查询机、自助办理终端机等信息设备,向群众推广多终端网上办事,协助群众在PC端、移动端、自助终端申办相关业务,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最全面的咨询和办事渠道,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同时在各级政务大厅配置高清LED显示屏、扫描仪、高拍仪、音视频、耳麦、手机充电器等便民设施,促进群众网上办、掌上办习惯的养成。
市民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服务员”高效办结。各级政务大厅均加强了对综窗、专窗人员力量的保障,形成稳定的骨干队伍,且各级大厅窗口人员专职承担窗口工作,不再兼职其他工作。改革期间,所有窗口人员均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合格一个上岗一个,保障窗口业务不断档。窗口人员按照《遵义市全域通办、乡镇就近办事项清单》明确办理方式,本层级能直接审批办结的直接收件办结,本层级无法直接审批办结的,一方面采取网上办事大厅、APP、小程序、全省通办系统等线上渠道流转办理,另一方面通过邮寄等线下方式流转办理,切实减少群众跑腿次数。截至目前,已办理医保、残联、应急管理行业全域通办事项223件。
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
“监督员”跟踪督促。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委督查局对各乡镇(街道)改革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跟踪督促,对工作开展落实情况不力的,启动问责机制。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同聘请的政务服务义务监督员一起,组建一支“监督员”队伍,建立监督管理机制体制,每月定期对办件开展抽查,通过查看办件卷宗,看材料是否多收、流转是否顺畅,通过陪同服务、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工作人员业务是否熟悉、服务态度是否到位等,同时通过好差评、随手拍、12345热线等多渠道开展对政务服务工作的全面监督,坚决杜绝出现不接件、办不了,让群众企业到处跑的现象。
赤水市“六员”通力配合、合力攻坚,打破区域限制,推进政务服务实现“全域通办”没有推诿扯皮、没有敷衍塞责、没有冷硬横推、没有故意刁难、没有吃拿卡,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五没有一只有”目标。
- 赤水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儿童开学健康第一课”讲座活动 2025-02-18
- 赤水市统计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5-02-18
- 赤水市:春风送岗促就业 “职”达家门暖民心 2025-02-08
- 赤水市:“点对点”有组织输出 助力农民工便捷返岗 2025-02-06
- 赤水市文化馆开展“百姓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 202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