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部门动态 » 最新信息

赤水:深化地名服务 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12-10 11:02:36    文章字号:   
分享到:

为进一步深化乡村地名文化建设,提升乡村地名信息服务,赤水市着力提升地名信息服务效能,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完善制度保障,压实工作责任。一是充分发挥地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乡村著名行动”作为地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重大事项。由民政牵头,公安、住建、自然资源、文旅等17个单位及各乡镇(街道)协同推进实施,形成工作合力。印发《赤水市“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政府主导、地名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工作格局。二是做好示范带动。丙安镇古景社区、元厚镇桂圆林村作为赤水市“乡村著名行动”先行试点村(社区),依托赤水市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契机,充分发挥优势,不断擦亮地名文化名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三是坚持规划引领。将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赤水市大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赤水市丙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保护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

坚持以文著名,留住乡愁记忆。一是进一步摸排自然地理实体、道路街巷、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公共服务设施名称现状,重点梳理有地无名、多地重名、地名不规范等问题并建立台账,规范地名命名。二是规范地名命名更名程序,指导乡镇(街道)开展不规范地名排查,制定道路街巷命名更名流程图等模板,先行审查乡镇(街道)地名命名方案,靠前指导乡镇(街道)召开群众会、党政联席会,组织地名联席会成员单位等地名专家开展专家论证,按程序进行审批命名、备案和公告,通过“著名”,让赤水地名从“命名”到“扬名”。三是发挥地名传承地方文化功能,将赤水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色、经济社会发展元素融入地名命名中,充分展现“中国竹都、丹霞之冠、千瀑之市、桫椤王国、长征遗址、长寿之乡”等赤水人文特色和城市个性。深入解读地名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人文价值,诉说乡音,记住乡愁。

创新地名应用,助推乡村振兴。一是积极深入挖掘、整合和利用地名文化资源,推进地名文化与旅游相融合,赋能赤水旅游产业发展。借助丰富的河运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非遗文化打造了赤水丹霞旅游区、元厚红军渡口、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等一批文化旅游景区;二是提升本地优质农副产品地名文化内涵和产品竞争力,培育了“赤水金钗石斛”“赤水晒醋”“赤水乌骨鸡”“赤水龙眼”“赤水楠竹笋”等“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公共品牌,让地名文化产品赋能乡村振兴;三是以国家地名信息数据库为主要平台,“乡村著名行动采集上图系统”为辅助,引导群众在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百度、高德自主上传道路街巷、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农家乐等地名信息455条,不断深化乡村地名信息应用。

作者:李小娟

一审:张  庆

二审:王利平

三审:王军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X

赤水市政府

微信二维码

赤水市政府

微博号

贵州省网上

信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