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4号建议的答复
陈开良、何明全、罗仕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重构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体系的建议》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农村土地资源整合,探索“三权”分置措施,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无经营意愿农户,将承包地经营权交由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农户与村专业合作社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建议
主要做法:一是制定了扶持政策。2014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赤水市2014年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村土地(林地)流转方案的通知》(赤府办发〔2014〕30号),明确2014年流转农村土地实施的项目,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其中,投资种植养殖业或农产品基地建设流转土地50亩以上的,10%的流转土地可用于生产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投资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基地建设或花卉、苗木、精品果园流转土地300亩以上(含300亩),地块集中连片,流转时间在20年以上的,经市专家组验收合格的,按不高于600元/亩/年给予补贴。二是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秩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赤水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赤府办发〔2014〕62号)修订为赤府办发〔2022〕2号进一步规范了流转原则和流转方式、职责分工、办理程序、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纠纷处理机制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秩序,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变资本,推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农业农村部门还制定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书文本发各地,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减少农村土地流纠纷。三是加强宣传“反租倒包”土地流转形式。即鼓励无劳动力和无经营意愿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外租给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或用于集体经济发展,连片经营,生产规模化。四是办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为土地流转受让方颁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书,保护农民和受让方的合法权益。为受让方在银行贷款提供有效的抵押物证,为企业组织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后续资金保障。五是成立了土地纠纷仲裁机构。2012年8月成立赤水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2013年3月成立赤水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庭。有效化解了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产生的矛盾纠纷,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018年,遵义市委办公室、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遵义市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实施方案》(遵党办发〔2018〕17号),方案明确了基本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坚守政策底线,注重试点先行,坚持因地制宜;工作目标:切实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逐步完善“三权”关系;主要任务:加强集体土地所有权保护,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充分发挥纠纷调处体系作用,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创新“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路径。
取得的成效:承包耕地实现三权分置的面积13193亩,按流转形式划分:出租12980亩;入股98亩;其他115亩。按流转去向划分:流入农户的1998亩;流入农民专业合作社2517亩;流入家庭农场的108亩;流入公司的7673亩;流入其他的897亩。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数4461户;签订承包耕地流转合同的数量4469份;签订承包耕地合同流转面积13193亩。其中通过“反租倒包”实现三权分置的土地约5410.97亩,实施“反租倒包”的村集体数25个,土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的农户数1977户,村集体出租给龙头企业1573.23亩,出租给农业专业合作社2033.87亩,出租给家庭农场60亩,出租给平台公司等其他主体1743.87亩。一是按年支付流转费用。农户统一和村集体签订流转合同,再由村集体与经营主体签订合同,经营主体将流转费统一支付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支付给流转了土地的农户。如文华街道严家社区,有15户农户流转了30亩土地,每年按600元/亩的价格收取流转费,直接在村集体领取,省事省心,避免了可能与经营主体发生的流转纠纷隐患。二是一次性支付流转费。如赤水市甲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租用元厚镇石林村的土地,按每年733元/亩的价格一次性付清28年的流转费。三是入股分红。农民以土地入股,享受固定收入和额外分红,每年按效益进行利润分配。如:复兴镇凯旋村,68户农户把土地入股到村办专业合作社,入股土地158.15亩,每年专业合作社经营性收入38万余元,每年用于土地流转固定费用7万余元,每户每年约分1029元,同时每户每年另外分红约1000元。增加就业的10余人,还得到了额外的收入。
存在问题:土地零星分散、交通不便不利于“三权分置”推进。一是受地理条件制约。我市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处于半高山、高山的土地较多,土地零碎、不适应农业机械,人工劳作耗时费力,而且路途遥远,影响土地“三权分置”。二是经济效益制约。耕地不能改变农业用途,确保农地农用,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农业开发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经营主体对投资农业极为慎重,赚钱不多的产业很难找到合适的经营主体去流转土地经营,影响土地“三权分置”。
下步工作:一是建立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制度。对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建立分级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制度。二是建立分级备案制度。按照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农村土地面积的多少,以乡(镇)、县为主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分级备案制度,通过备案,准确掌握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农村土情况,实施有效监督。三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严格规范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农村土地行为。四是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强对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履约监督,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乡(镇)、街道每年要定期对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情况、项目实施情况、风险防范情况等开展定期监督检查,重点督查经营能力、流转土地用途、流转合同执行等情况。采取坚决措施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违反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大规模流转耕地不种粮的“非粮化”行为。五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引导流转双方依法依规解决流转矛盾。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建设,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
二、关于“小并大”以及高标准农田改造升级方面的建议
取得成效:一是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于2023年12月底完成《赤水市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2023-2035年)》编制工作,有序推进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2020、2021年度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实施共7个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12个乡镇,建成高标准农田3.81万亩、总投资5628.51万元(田间道路工程:建设3—4.5米宽机耕道44公里、0.8—2.5米宽生产便道39公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灌排沟渠20.6公里、输水管道63.69公里、水池45座、地力提升5300亩、生态发酵池37座)。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大力提升田间道路通达率、灌溉率以及机械化率,既有效解决田间地头农事输运和农机进出,又解决竹农竹原料运输,较大程度减少农业成本。
面临困难:一是赤水市海拔落差较大,耕地分散零碎,集中连片耕地较少,大面积实施小并大难度较大。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现阶段中央、省级补助资金2000元/亩左右,本级财政资金紧张,仅依靠上级补助资金投入建设。另一方面,施工难度大。我市耕地分散零碎,土地权属插花界多,群众意愿不统一。相邻田土块落差较大,实施小并大工程,破坏土体结构和微生物环境,造成耕作层被破坏,耕地质量下降,耕地地力和水田蓄水能力受影响等。二是受山地地形限制,部分地块坡度过大难以布局通行农机的机耕道,仅能布局1米以下人行的田间生产便道且部分路段设置梯步。三是受耕地保护和林地保护政策限制。当前国家对林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十分严格,严禁随意占用或者改变用途,项目必要建设占用一般耕地需严格按照耕地“进出平衡”管理。
下步计划:一是根据《赤水市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2023-203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要求。项目选址时将选取耕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重点围绕小并大、机耕道建设、田间生产便道建设、设置地块进出通道(机耕下田通道)等措施,打造适宜机械化耕种典型地块,实现宜机化、机耕化作业。以样板点带面,逐步提高我市耕地宜机化面积和农业机械耕作水平。二是装备大型农业机械。积极争取各级部门加大农机补贴政策和增加补贴农机类型;引进新型适宜赤水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需求的农机设备;积极申请省级农机项目资金力度;利用好当前省市出台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政策契机,在全市培育2至3个规模化的农机社会服务组织,积极向上争取适宜我市耕种收作业的农机购置机具资金,提升赤水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三、关于“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社,对在家劳动力分类开展技能培训,本地因农业生产、项目建设等需要劳务用工的,由合作社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合同,解决在家劳动力有事做、有收入的问题”的建议
目前我市只有劳务公司,没有组建劳务合作社,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劳务合作社组建无相关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劳务合作社严重缺乏资金、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二是劳务合作社发展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热心的优秀带头人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缺乏合格的财会人员,凭证的取得、记账、报表编制等会计业务不规范。三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数为妇女和老人,文化程度偏低,这对劳务合作社开展经营活动是一大制约。四是经济效益低,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尝试开展劳务业务,但因规模较小,缺乏资源和资金的支持,对各类相应需求的响应能力有限,既面临装备和技术的要求,又缺乏管理专业人才,造成效益低,因此中途夭折了。五是劳务合作社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为主,在服务过程中难免有意外发生,需给社员购买意外伤害险、社保缴纳“五金”等,也给组建劳务合作社带来很大困难。
农业农村局对农民的培训情况:2023年石斛产业培训人数42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培训47人,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训11人,竹荪栽培技术培训104人。2024年农特产品直播电商技能提升专题培训45人。
赤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培训情况:2024年通过赤水市长沙镇石场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等三家合作社组织在家劳动力开展短平快培训3期94人次,培训过程中流失6人次,培训合格88人次。
- 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9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25
- 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89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25
- 赤水市民政局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答复 2024-12-25
- 赤水市民政局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47号提案的答复 2024-12-25
- 赤水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4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