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3号建议的答复
田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大力推动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康养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康养是以旅游业为引领和先导,以医疗养生为基础,整合养生养老、康复理疗、运动健身、文化体验、生态农业等产品业态共同构建的产业体系。因此,康养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会出现各类“康养+”融合型产业,市场空间非常巨大。赤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以建成“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和“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在推动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重点园区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人才培养引进、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保障政策措施
等方面求突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努力把康养产业培育成为赤水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坚持统筹规划,抢抓发展机遇
坚持产业规划与政策扶持“两手抓”,提高我市康养产业发展的前瞻性。一是印发《赤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我市康养产业的发展基础、思路、对策、建议及保障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着力将康养产业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和旅游发展中,提出加快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和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同时,我市也编制了《赤水市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赤水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赤水市康养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与康养产业相关的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我市康养产业发展。二是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出台《赤水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实施方案 》《赤水市推动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赤水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扶持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逐步构建我市康养产业的政策体系。三是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大健康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级领导专班推进机制,实施健康医药、健康药食材、健康医疗、健康养生、健康养老、健康运动六大产业行动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有序推进康养产业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政策落实
实施黔川渝结合部医疗康养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夯实康养发展基础。一是强化招商引资。通过“点对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成功签约并建成天岛湖、天鹅堡、丹霞溪谷度假区等森林旅居康养引领项目;成功引进赤水同仁医院、华仁骨科专科医院等康养理疗医养机构,成功落户信天斛满堂、永斛源、曾氏晒醋等医药养生龙头企业,近五年来招商引资投入康养产业资金达100余亿元。二是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投入6亿元,启动了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投入1亿元,完成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投入使用,创新发展模式,率先融入市人民医院儿科、产科运营。累计投入2亿余元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标准化全覆盖。三是加强政策扶持。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列入医疗卫生规划,保障医养结合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级评审、大型设备配置、科研立项、专科补助、信息共享和监督管理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
三、坚持全域推进,突出医养结合
推动康养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产业集群。一是强化机构培育。培育“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3家(赤水正康老年护理院、赤水座生医院<原同仁医院>、长期镇卫生院),均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1家(市中医医院与赤水长寿和庭康养中心)。依托良好的绿色生态资源,建成以天岛湖、天鹅堡为代表的高山康养基地。二是强化资金扶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3年来,市级重点对我市3家民办民营医养结合机构补助资金100余万元,助力医养结合发展。三是强化健康服务。在县级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和老年医学科,全市17个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中医馆,所有公立医院均开设老年人便利服务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质的康复理疗服务。在天岛湖、天鹅堡建设了门诊部和诊所为度假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并搭建“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平台,通过健康管理系统为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通过手机APP、云端、健康管理中心等互联网手段为常住居民提供智能化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基本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医养结合康养服务模式。2021年被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命名为医养结合示范县。
四、学研协同发展,强化人才培养
加大康养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标准化的复合型人才。一是强化人才引进力度,近三年有计划地通过公开招聘、省人博会、市人才招聘会等形式,招聘录用医疗卫生技术人才241人;2021年选派养老服务“种子”型人才15人分别到南京、黔南、遵义专业技能培训机构学习护理技能;组织养老机构护理人员40人开设专业护理培训班,邀请专家现场教学,有力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发展。全市医养结合机构从业人员数达184人。二是加强与医科院校合作,通过教学基地融合、远程教学指导等形式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就业育人新模式。
虽然,我市在康养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盼还有不小差距,这些都需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真正把康养产业打造成我市的拳头产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下一步我们:
第一、继续从规划和政策方面入手,完善支持康养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积极落实赤水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康养产业重点任务、指标体系、重点项目,加强“康养+”产业的谋划。二是完善康养领域有关政策措施,重点完善“康养+健康医疗、养生养老、健康运动、健康管理、健康食药材、健康旅游”六个发展链的产业政策,促进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加大康养领域的扶持力度
一是强化国家、省政策资金争取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康养领域企业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现代服务业资金等扶持资金,力争有更多大健康产业项目列入国家、省支持范围。二是做好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强化项目建设的跟踪和管理,确保项目“存储一批、成熟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准原则,全面清理不利于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营造康养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以核心资源为抓手,提高我市康养产业知名度
一是积极引进国内优质品牌医疗资源,举办康复医疗中心、老年病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等医疗机构,依托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开展特色专科培育计划,在黔川渝合作上先行先试,打造合作样板,打造黔川渝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二是积极发展迁居式异地养老、旅居式养老等健康养老新业态,以葫市、大同高山休闲旅游度假区为重点,配套建设健康管理中心、智能康复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配套设施,打造森林康养医疗示范区,变以往观赏式旅游为体验式旅游。三是加强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博物馆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等资源,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
第四、继续加快康养人才培养
一是根据康养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有计划地通过长中短期培训、在岗培训、进修培训、讲座培训、交流互动等方式,提升康养产业管理和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升我市康养服务水平。二是采取人才引进优先,优化人才考聘方案,采用公开招聘、考核招聘的方式引进健康养老专业技术人才,设置康养产业公益性岗位,补充增强康养人才队伍。三是继续加强与遵义医科大学等院校合作,为我市康养产业发展输入高质量人才。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康养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赤水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5月20日
- 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9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25
- 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89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25
- 赤水市民政局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答复 2024-12-25
- 赤水市民政局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47号提案的答复 2024-12-25
- 赤水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4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25